近日,《人民日报》专版刊登《2023—2024学年度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》,展示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中的100名优秀代表的风采。北京邮电大学
杨婧涵,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专业2021级本科生,汉族,党员。曾获国家奖学金、校级“三好学生”等荣誉;荣获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国家一等奖、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国家一等奖等五项国家级荣誉;专注学科前沿,围绕遥感图像语义分割开展研究,发表EI检索会议论文1篇;服务社会,积极参加志愿活动,总志愿服务时长超197小时;积极参与学生工作,曾任学校舞蹈协会及红雁助学社团负责人。
大学四年,杨婧涵始终秉承着严谨踏实的学习态度,以筑牢专业根基为本,脚踏实地、潜心钻研,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,保研专业排名稳居前2%;凭借强大的内驱力,她斩获国家奖学金1次、校级一等奖学金2次。云程发轫,培风图南,扎实的学业知识,为她在学科竞赛中崭露头角提供了坚实的基础,也为她后续的科研探索筑牢了根基。在一次次的挑战中,她用知识武装自己,用努力书写青春,向着更高的目标不断迈进。
怀抱严谨踏实,勇于挑战的精神,杨婧涵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,不断超越自我。荣获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国家一等奖,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国家一等奖等5个国家级奖项,参与的两个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均被评为国家级。她潜心科研,现已围绕遥感图像语义分割,发表EI检索会议论文1篇。她说:“学习和科研不是一场短跑,而是一场马拉松,要保持良好的心态,有持之以恒的定力”。开拓创新,砥砺前行,是杨婧涵竞赛之路的真实写照。
萤火虽微,愿为其芒。学习之余,杨婧涵积极投身志愿服务,以奉献之犁深耕青春沃土。参与北京马拉松、云支教迎冬奥等多项大型志愿活动,志愿时长累计197小时。坚持在知行合一中历练成长,多次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,在实践中学真知、悟真谛、增长本领,所在团队连续两年被评为北京邮电大学优秀团队,并荣获2023年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二等奖。
作为新时代青年,杨婧涵注重自我的全面发展,怀有“路虽远行则将至,事虽难做则必成”的决心,不断突破自我。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信仰,积极参与各项党团活动,现已成为一名光荣的员。具有突出的组织能力,积极参与学生工作,曾任人工智能学院AI志愿者协会宣传部部长、北京邮电大学舞蹈协会和红雁助学社团负责人,在服务同学中践行初心使命,在躬身实践中锻造过硬本领。
大学四年不仅是学习探索的旅程,更是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。从种子到小树,成长过程中的进步与成就,停滞与挫败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,平常心面对每一次挑战,相信久久为功,水到渠成。
高效学习的同时要享受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,多尝试,多体验。祝愿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航行方向,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突破自我,于更广阔的天地间乘风破浪,奔赴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。